合作夥伴‎ > ‎

宜堤有機

George 跟好朋友 Elton 在一起經營有機農業。
" E.T. Organic "旨在生產全天然有機蔬果,目的是要創造更自然健康的飲食環境,我們相信我們飲食的改變也會改善我們下一代的環境.

George 說:「創業是一種人生情節。從某種意義來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在控制;對人的控制叫做「權」;對物的控制叫做「利」。而創業既可以控制人也可 以控制物。但對我們多數人來說,我們真的有勇氣創業嗎?尤其是當我們生活很穩定,甚至夠富有時,還會有這種勇氣嗎?創業並不是因為你有多麼獨到的眼光,而 在於你是否有這樣的膽識。」

Elton  說:「其實要創業就是做出顛覆自己的挑戰,挑戰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挑戰別人認為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者根本就是一直再挑戰自己的意志,而以上三 者的總 和往往就是創業最大的考驗;不但考驗你自己的決心、考驗你的夥伴與你合作關係、考驗你的朋友對你的看法、考驗你的家人對你的信念...等種種;在你真正賺 到錢之前,這些疑慮將不斷的在你的生命中循環...」

" E.T. Organic " 擁有自營農場,不假手他人且不添加化學肥料與農藥,天然生產有機蔬果,美味自然甘甜。

宜堤有機農業坊,提供您有機玉米的好選擇! E.T organics
我們成立了一個blog紀錄有機生產玉米農場的點點滴滴。 請大家有空過去看看。

宜堤有機農業的願景:

長久以來,多數農民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栽種農作物。雖然短期內可提高產量,種出美觀沒有蟲害的作物,長期卻可能造成農藥在體內殘留累積,並汙染你我生活的環 境。因此我們與農業改良所合作,使用有機栽培技術,更特別挑選甜度可與水果媲美的玉米品種,不計成本使用生物栽培法,讓消費者享受更甜更有保障的玉米,也 同時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請您愉快安心的享用我們的玉米!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Conventional farmers has used exces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that has caused acid soil and more soil to be washed away. However, it will harm our environment in the long run if we keep ignoring its problems and consequences.

“E.T. Organic” proudly present the “Pear “Sweet Corn which never used any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during organic cultivation, thus you will not only enjoy the deliciousness of the corn but also has made major contribution to our environment.

E.T. Organic

宜堤有機玉米玉米田


感謝知名趨勢創投作家 Mr.6 專文介紹我們的有機事業:

曾喬治如何在8個月內靠網路推銷創造有機玉米新生意 by Mr. 6 on June 22nd, 2009,


合夥人 Elton Lin
香甜多汁可生吃的宜堤有機玉米

周一時間,一周初始,來寫幾位創業家的故事。這位創業家朋友結交的過程很特 別,是在幾周前,我發出一封信,這位網友看到我粗糙的業務能力,寫信給我指正。我恍然大悟,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就回信去給他,並要求多聊聊。一聊才發 現,天,我叫做「劉喬治」,這位仁兄也叫喬治,他叫做「曾喬治」。曾喬治講話的聲音很像在美國一位好友,聽起來隔外有親切感,再進一步發現,曾喬治竟然在賣………玉米。

有機玉米!

如果說這是我開始寫有機食品的機緣,那也實在太妙了。我對玉米的栽作過程的興趣沒這麼大,我有興趣的是,曾喬治的高超的業務能力,竟讓他成功的在幾個月學了網路後,不到幾個月就把玉米在網路上賣、光、光。

一個城市的年輕人,很少會想回去「務農」的。曾喬治遇見玉米,就有如我遇見曾喬治一樣,這麼的有傳奇性──

原來,曾喬治有一位高中同學兼死黨叫Elton,有一次的連續假期,他們看到行政院農委會有一個「飄鳥計畫」,三天兩夜的遊鄉下,包吃包住,曾喬治並沒有 想到會去種田,他原本是想去玩的,「團友」四十幾個人,大部份,年紀最大的不會超過三十歲,都是上班族,那幾天就隨著計畫安排的行程,參觀農場啊,做手工 香藻,看蘭花……。大部份的年輕人都是家裡或親戚朋友有農地的,才會來學學看看。

這一次的旅行給Elton和曾喬治兩位很大的震撼,他們回來就說,其實還蠻有搞頭的。他家有一塊地,當時曾想將這塊地改建高爾夫球場,沒有機會實現,空地荒在那邊好久。這塊地其實是可以拿來試試看的!兩個年輕人就開始認真的思考──可以種 什麼?不過,他們沒有種過田,就上網看看,種什麼比較好?

那時候是去年八、九月的事,離現在也不過不到一年前。好,說做就做,曾喬治和Elton決定種了玉米,是因為嘉義圤子就是在作玉米栽培,於是他們就想,好吧,種玉米!就種玉米好了!農改場的人聽了問「真的還是假的?」

玉米的生態是一年就可以做個兩季、三季,而且是輪作,每周種一批,之後每個禮拜都會有收成。他們平常都是坐在辦公室,學了兩個星期,實在還是沒有信 心;那時候,曾喬治請了一個多月的長假,一邊處理事情一邊用心的好好的學種玉米,去年十月終於開始試驗,而那個時候剛好農改場成功推出已經研發六年的「甜 玉米」的新品種,可以不灑農藥,用生物的方式生出來。還可以抗一些葉酸病,他們稱作「水果玉米」。曾喬治將「水果玉米」當作他們初試啼聲的嘗試,種下去, 過了三個月,真的長出來了!果然是「水果玉米」,水份含量很高,生生的啃下去,比水煮的還甜,甜度有12~14之間。大概到柑橘的甜度了,給朋友吃一吃之 後,有朋友覺得太好吃了,還要來買。

這時候,曾喬治覺得已經成熟,可以買設備了。通常一般人務農,「地」與「人」是最大的成本,由於有Elton家裡的地,成本少了一大半,加上規定 「有機農地」至少要三年沒灑農藥才行,而Elton家的荒地顯然一定是乾淨的,變成玉米田之前,本身就是一個生態圈,小動物在雜草間蓬勃生存。他們當時花 些時間清空,他們的田並不是四四方方的,那邊有一個很大的人工湖,請怪手,一天就是六千到八千,然後牽水管、灌溉系統,找一口井要十萬,花一次錢就好了, 要買一些有機的肥料和在裡面。Elton家的地真的很大,巴掌溪隔開,目前他們只用了五十分之一。這些資金來源是他們以地做抵押,去作農業貸款借了五十 萬。

到了四月,從這塊地養出的玉米開始收割!他們大概種了兩三個禮拜後,他們才開始想到應該開始要賣給誰?當時他在想,到底哪些人對有機食品會有興趣, 第一種是對有機食品的安全性的,第二種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育、環保意識注重的。第三種,追求美食的。有機的食品具有食物本身的原味,感官、感受是不一樣的。 在產玉米的時候,在田裡面在就開始啃了,還會噴汁。這三種人的特點在哪裡?

一開始,曾喬治想辦法找關係,也找了有關係的朋友來當合夥人,其實他想的很單純,他們就憑實力在介紹。直接找一些比較大的單位好了,一些企業和一些 協會,依照他們的經驗送給他們試吃,它們吃了就實在覺得太棒了,他們都是說沒問題,種出來就會幫你銷。當時就談好,什麼時候可訂購就出貨,結果都翻盤了, 公司的福委會都會去找比外面便宜的的東西,一隻玉米大概八元、十元,他們一根賣到三十,不過,相較百貨公司一根賣到四十,他們還要便宜。他們也想去和東森 談,和家樂福什麼都談,很多費用,上架費:一間店就是8000。努力的到四月中,還剩一個多月就要收成,依然找不到通路,有點走投無路的感覺!

後來他們覺得應該強調: 產地直送,兩天到貨,終於想到:電子商務行不行?

曾喬治開始研究這一塊。一開始他用 Google Reader訂閱了兩百多個部落格,每天看到暈倒為止;他先開了一個「有機日誌」,後來Blogger,後來就弄一個無名小站的帳號,他也善用各種優化技 巧,且四處開「店」,在露天、ihergo,每一處都有賣出去,只是多跟少,也去和yahoo超級商城談了。那時候剛好無名有在做一個揪團,當時在第一周 左右,反應還不錯!一周賣了二十幾組客人。後來甚至弄了Facebook Page,對網友所常用的系統漸熟了起來。曾喬治將這段過程稱為土法煉鋼的方 法,詳情可見:我如何靠網路將我的有機玉米賣光?

曾喬治知道,他們很難靠圖片讓人家覺得:「這是好吃的」。有機玉米的賣相一定不會比灑農藥的玉米好看,玉米這麼甜,怎麼會沒蟲呢?有機的玉米沒辦法 很漂亮,一定有被蟲咬,於是曾喬治不斷的以故事來行銷,透過故事訴求「有機是什麼」,還有銷售的字眼,銷售要趕快啦……甚至msn直接下單。收集這些名 單,接近兩千,發信給他們,使用小貼紙檢視每一封email的開信率並不斷的調整他的故事方法。那時候,他一次就買掉一萬元、共達三十六箱的玉米。今天都 還有人問你還有沒有玉米!

一般農人是直接把農藥放在玉米長出來的尖端的部份,水淋到就會融進去,所以玉米雖然外面有葉包圍,裡面其實是有農藥的。至於這麼甜的玉米,不灑農 藥,不用化學肥料是怎麼種的呢?原來,有機種植法是用有機肥料,基本上他們將動物的肥料弄成粉狀、然後以生物防治法防蟲。此外, 由於農地沒有下除草劑,因此一塊有機玉米田光是要除掉地上的草就很麻煩,幾乎每幾天就要除一次草了,除草就要人,每一株每一株還要單獨施肥,播種時要先把 肥料放在土裡面。至於還是有蟲的部份,有機農夫使用的是一種用微生物做的殺蟲方式,基本上就是讓田間產生一種對玉米好的「流行疫病」,一般常用的是蘇力菌 (是一種細菌),長得像橘色的砂糖,放在胡椒粉罐中,一株一株灑,種一個就是兩根。就是一直要灑,開始長出來後,每周都要灑。另外一招是「訂風片」,也就 是一個紙片,有很多寄生風的蟲卵,有小玉米以後就要開始訂風片,風一吹,就會將這些蟲卵散布到田內幫忙除蟲。

後來的種植方式是,曾喬治與Elton請了幾位農民一起幫忙,他們七、八點就要到田裡,請的那些農民早就已經到了,接下來要開始把水打開,灌溉田。展開每天的除草工作,然後就是灌溉,看看要做什麼,今天要做蘇利菌,還是訂風片。那邊有一個小廟,當作務農的聚點。

現在,下一批又要收成了,曾喬治已經開始佈局下一波的網路銷售,希望能再創上一批的超級業績。曾喬治這次比上次還要一派輕鬆,他表示,Elton與 他已經開始享受務農的趣樂,曾喬治形容,在田裡的感覺,其實是「無比的放鬆」,在做農民的事情時感覺很踏實,腳踏實地在工作,一邊是工作,感覺卻很像在休 息。這很奇怪吧?一般城市人,即使坐在冷氣房發呆,還是覺得千思萬縷;在田裡手動腳也動,感覺卻像在「休息」,原來,種田這件事本身就是在教人要「放寬 心」,盡量把該做的事做好、做對、做完。

有意思的是,曾喬治接觸有機農產,原本是看它是一門生意,慢慢的,他本身也開始產生一些視野與抱負。他不解的表示,人類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當初農 藥的發明應該是要幫忙種得更好,但現在卻變成更不好,不是很好笑嗎?他說,歐盟各國在2005年的有機農地有5%,計畫在五年內由5%成長到10%,但台 灣來看,2005年的有機農地只有千分之1.49,耕地面積有限,工業污染下連地底的水也不能保證是乾淨的。那晚我們聊到相當晚,曾喬治相當的語重心長。

我想,這八個月,對曾喬治一定是很有意義的時光。未來不管怎樣,他這八個月所學的知識、技術,包括農地裡的,包括線上的,肯定都會跟著他一輩子,一生已經不同。

不過,我更care的是,眼前這一批超甜又多汁的「水果玉米」,什麼時候才會採收啊?

口水已經快流下來了…。

喜歡的網友,可以寄mail給曾喬治(etorganics@yahoo.com.tw),記得在標題前面寫「Mr.6介紹」,就可以打九折優惠!限量供應,要訂就快吧!

http://mr6.cc/?p=3225


感謝 NOWnews 新聞的報導:

靠網路推銷創造有機玉米新生意

(2009/07/27 00:55)



請寫信給我們,我們非常渴望聽到您的意見。


  成為曾喬治的撲浪朋友吧!

ą
DM.jpg
(3399k)
George Tzeng,
2009年7月19日 凌晨4:59
ą
George Tzeng,
2009年7月19日 凌晨4:52